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用户注册 | 登广告爆料邮箱繁体简体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 > 地方频道 >

三十年后喜相逢 共话当年师生情

未知 2018-08-18 18:34


        2018年8月17日中午十时,当同事王宏利把车刚停到北张镇西庄村“安民五交化”门口时,我便急不可待推开车门走下来,望着此门市部心中不由感慨万千:三十二年了,无数次的思念与寻访尽在岁月流逝和迫于生计中起起落落而止步。今天即将与恩师重逢叙旧,以了却我几十年来的心愿。

        我轻轻掀开门帘,柜台内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听到脚步声便转过身,与我面对面对视片刻后不由惊讶地叫声“袁俊宏”!我含着热泪点点头并激动地尊称一声“梁老师”。三十余载那刻骨铭心的师生之情在我们相拥而泣时再次升华。

        梁喜莲老师1962年出生在泽掌镇涧西村,1978年毕业于泽掌高中学校。1985年8月份借调到横桥初中任初二年级八班英语老师。她衣着朴素,脚步轻盈,笑起来如山花天真烂漫。授课的方式也很独特,先是当我们的同学、大姐姐,然后再甩着长辫子走上讲台授课。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宛如一股股清新、甘甜的泉水潺潺湲湲滋润着每个同学的心扉,也使厌倦学英语的我“改邪归正”,对她敬爱有加。

        在梁喜莲老师执教的一年内,更重要的是她教会我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而知难而进;如何在为人处事上以善为本,多一些宽容理解,诚诚恳恳待人,踏踏实实做事;如何在生活上以苦为乐、以俭为荣。她的諄諄教诲在我脑海中如醒目的里程碑,时时提醒处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我不再被迷茫。这也正是几十年来我念念不忘恩师的缘由。

        梁老师拉着我坐在沙发上,好像用那关切的眼神要帮我寻找回被岁月偷走的头发,抑或想瞟移走我额头上的一道道皱纹。也许是面对现实无能为力,也许是我们重逢叙旧的时间有限,梁老师便对我傾吐了她三十二年来在人生道路上经历的风风雨雨。

        她1986年8月份接到调令,来到我家与我们全家告别后,便去北张镇北董村报到教学。1990年与北张镇西庄村在外服役军人家安民结婚,后因家庭贫困不得不弃教,以卖冰棍、帮车辆加油来养家糊口。直到1995年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五交化门市部。

        她家中现有6口人,公公家振虎现年83岁,身体健康,精神抖擞,年轻时曾参加过金门战役。爱人家安民1980年服役于甘肃九泉空军某部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退役后从事婚庆工作。大儿子家梁2010年至2015年在乌鲁木齐当兵。小儿子家祥也是在同年同月同日应征入伍,现服役于库尔勒和静县某部队。
       梁老师还拿出“传家宝”――两个儿子先后在部队获得的各种喜报和荣誉证书让我欣赏。在一本荣誉证书里我还发现了她多年来资助村里贫困户及大学生的名单,资助金额累计达3800元。

        当我问她一家六口人,其中就有四人在不同年代参军保家为国,独自一人挑起生活的重担,日子过的苦不苦。她笑着说只有在苦中才能见真情。生活窘迫时,许多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相助才渡过了难关。饮水不能忘思源,送子当兵、奉献爱心、默默付出以回报社会。这就是我的恩师梁喜莲,她把社会当成大课堂,始终不忘传承敦厚纯朴的师德之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

        再见了,我的恩师梁喜莲,请你擦干分别的泪水,学生会常来看望你。再见了,我的恩师梁喜莲,就借用2017年2月12日我发表在中国诗歌网的思念恩师的两首诗,来见证我们亘古不变的师生之情。
        代教时
        涧西水秀一奇葩,歌曲合辙溢彩霞。
        谁道差生无药救?痴迷英语抢先答。
        调离时
        犹记恩师到我家,赠书题字剪窗花。
        倍思往日殷殷语,书信已黄无处发。
                                                                   (特约记者袁俊宏报道)
[责任编辑:   来源:未知 ]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全站三晋国内图片